台灣這塊寶島雖然面積不大,但地形卻超級豐富,尤其是那些高聳的山脈更是讓人驚嘆!今天就來聊聊台灣五大山脈形成過程,這些山脈可不是一天兩天就長出來的,而是經過好幾百萬年的地殼變動才慢慢形成的喔。
說到台灣的山脈,主要可以分成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海岸山脈這五大系統。這些山脈的形成跟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碰撞有直接關係,大概從600萬年前開始,兩個板塊互相擠壓,就像把一塊布往上推一樣,慢慢把台灣的地形給”擠”出來了。特別是中央山脈,它就像是台灣的脊樑骨,從北到南貫穿整個島嶼,最高峰秀姑巒山海拔有3,805公尺呢!
下面這個表格簡單整理一下五大山脈的基本資料:
山脈名稱 | 最高峰 | 海拔高度 | 主要特色 |
---|---|---|---|
中央山脈 | 秀姑巒山 | 3,805m | 台灣最長山脈,有”屋脊”之稱 |
雪山山脈 | 雪山 | 3,886m | 北台灣最高峰,冬季會下雪 |
玉山山脈 | 玉山 | 3,952m | 台灣最高峰,東亞第一高山 |
阿里山山脈 | 大塔山 | 2,663m | 以日出、雲海、森林鐵路聞名 |
海岸山脈 | 新港山 | 1,682m | 位於東部,緊鄰太平洋海岸線 |
這些山脈的形成過程其實很有趣,像是海岸山脈就跟其他山脈不太一樣,它原本是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島嶼,後來因為板塊運動才”黏”到台灣本島上。而玉山山脈之所以能長到將近4,000公尺,是因為這裡的板塊擠壓特別劇烈,每年都還在以幾公分的速度長高呢!
說到山脈的形成,不得不提台灣獨特的地理位置。我們剛好處在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兩個板塊每年以7-8公分的速度互相碰撞,這種持續的擠壓讓台灣的山脈不斷隆起。特別是921大地震那時候,中央山脈某些地方一天就長高了快1公尺,這種劇烈的地質活動在其他地方可是很少見的。
台灣五大山脈是怎麼形成的?地質學家告訴你這個故事要從幾百萬年前說起。台灣島其實是個地質學上的「年輕人」,這些高聳的山脈都是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互相擠壓的結果。就像我們把兩張紙往中間推,紙張會皺起來一樣,板塊碰撞讓地殼隆起,慢慢形成了現在看到的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海岸山脈。
這些山脈的形成過程超級精彩!中央山脈是台灣的脊樑,也是最老的山脈,大概600萬年前就開始長高了。而最年輕的海岸山脈大概只有200萬歲,是菲律賓海板塊直接撞上來形成的。地質學家發現,這些山脈每年都還在長高1-2公分,所以台灣的地形其實一直在變化呢!
來看看這五大山脈的基本資料:
山脈名稱 | 最高峰 | 海拔高度 | 主要岩石類型 | 形成年代 |
---|---|---|---|---|
中央山脈 | 秀姑巒山 | 3,825m | 變質岩(片岩、片麻岩) | 約600萬年前 |
雪山山脈 | 雪山 | 3,886m | 砂岩、頁岩 | 約400萬年前 |
玉山山脈 | 玉山 | 3,952m | 板岩、石英岩 | 約300萬年前 |
阿里山山脈 | 大塔山 | 2,663m | 砂岩、頁岩 | 約200萬年前 |
海岸山脈 | 新港山 | 1,682m | 安山岩、集塊岩 | 約200萬年前 |
說到這些山脈的特色,中央山脈的岩石最特別,因為經過高溫高壓變質作用,形成了漂亮的片麻岩。而海岸山脈根本就是火山活動的產物,到現在都還能看到很多火山地形。玉山山脈的板岩特別堅硬,所以才能形成這麼陡峭的山勢。每次颱風來的時候,這些不同岩層的反應也都不一樣,有些容易崩塌,有些就特別穩固。
台灣的地形真的超有趣的!這些山脈不只影響我們的氣候,也造就了各種不同的生態環境。像阿里山山脈的砂岩層就容易形成雲海,而中央山脈的高海拔區域就有很多冰河時期留下來的特殊植物。下次你去爬山的時候,不妨多注意腳下的岩石,說不定能發現更多大地告訴我們的故事呢!
為什麼台灣會有五大山脈?原來跟板塊碰撞有關!每次坐火車經過花東縱谷或是開車上合歡山,看到那些高聳的山脈,總會讓人好奇這些壯觀的地形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其實這跟台灣特殊的地理位置大有關係,我們剛好卡在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碰撞帶上,這兩大板塊互相擠壓了幾百萬年,就像兩台推土機對撞一樣,硬是把地殼給擠出皺褶來,這些皺褶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中央山脈、雪山山脈這些高山。
台灣的五大山脈可不是隨便亂長的,它們的走向和高度都跟板塊運動的方向有關。中央山脈就像是台灣的脊椎骨,從北到南貫穿全島,最高峰玉山海拔3952公尺,這可是板塊碰撞最激烈的地方擠出來的。東邊的海岸山脈則是菲律賓海板塊的碎片,被硬推到歐亞板塊上面形成的。每次地震其實都是這些板塊還在繼續活動的證據,只是我們平常感覺不到它們每年幾公分的移動罷了。
山脈名稱 | 最高峰 | 海拔高度 | 形成原因 |
---|---|---|---|
中央山脈 | 玉山 | 3952m | 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 |
雪山山脈 | 雪山 | 3886m | 板塊擠壓形成的褶皺山脈 |
玉山山脈 | 玉山 | 3952m | 中央山脈的延伸 |
阿里山山脈 | 大塔山 | 2663m | 板塊運動形成的西部丘陵 |
海岸山脈 | 新港山 | 1682m | 菲律賓海板塊的火山島弧殘餘 |
說到這些山脈的年紀,其實都還蠻年輕的,地質學家估計大概只有500-600萬年歷史。比起地球上那些動輒上億年的老山脈,台灣的山根本就是小朋友等級。但正因為年輕,所以特別陡峭險峻,像太魯閣峽谷那種近乎垂直的岩壁,就是河流快速下切年輕山脈的結果。而且這些山到現在都還在長高喔,雖然每年可能只長個幾毫米,但累積起來也是很可觀的。
台灣的地形之所以這麼豐富,從高山到平原、從火山到珊瑚礁都有,全都是因為板塊碰撞這個大地質工程。下次你去爬山的時候,不妨摸摸那些岩石,它們可都是見證了台灣島從海底被擠出來的全過程。特別是東部的大理岩,原本是海底的石灰岩,被板塊運動硬是推上來到變成現在太魯閣那些漂亮的白色峽谷,想想真的蠻神奇的。
什麼時候開始形成?台灣山脈的百萬年演化史
台灣這座美麗的島嶼,最讓人驚嘆的就是那些高聳入雲的山脈了。你知道這些山脈是怎麼來的嗎?其實它們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好幾百萬年前呢!台灣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兩個板塊互相碰撞擠壓,就像兩台巨大的推土機一樣,把地殼往上推,慢慢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中央山脈、雪山山脈這些壯觀的地形。
說到台灣山脈的年齡,其實每條山脈的「出生時間」都不太一樣喔!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大致可以分成幾個重要的時期:
山脈名稱 | 主要形成時期 | 特色 |
---|---|---|
中央山脈 | 600-200萬年前 | 台灣的脊樑,最高最長的山脈 |
雪山山脈 | 300-100萬年前 | 有豐富的變質岩地形 |
玉山山脈 | 200-50萬年前 | 包含台灣最高峰玉山 |
阿里山山脈 | 100萬年內 | 以褶皺地形聞名 |
這些山脈可不是一天就長這麼高的喔!它們每年都還在以大約0.5-2公分的速度繼續長高,就像小朋友在發育一樣。特別是中央山脈,因為板塊持續碰撞的關係,它現在還是全台灣「長最快」的山脈呢!有時候地震就是因為板塊在互相擠壓造成的,可以說是山脈在「長大」的證明。
台灣的地形真的很特別,從海底冒出來的山脈經過百萬年的風吹雨打,才變成現在我們看到的樣子。下次你去爬山的時候,不妨摸摸那些岩石,它們可都是見證了台灣百萬年歷史的「老人家」呢!而且你知道嗎?有些岩石裡面還藏著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這些都是研究台灣地質演化的寶貴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