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融鼎

苗融鼎

風水玄學

龍生九子順序大公開!原來牠們長這樣 | 龍的九個兒子你認得幾個?超有趣傳説 | 廟裡常見的龍子雕像 背後故事超精彩

大家有聽過「龍生九子順序」這個說法嗎?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龍雖然是神獸之首,但牠的九個兒子卻都長得不一樣,而且各有所長。這個有趣的傳說其實反映了古人對多元價值的認同,不是所有孩子都要跟老爸一樣威風凜凜才算成功。

關於龍的九個兒子,不同朝代記載有些出入,但明代李東陽《懷麓堂集》的版本最廣為流傳。這些龍子們不僅長相奇特,還各自有專屬的工作崗位,從宮殿屋脊到監獄大門都能看到牠們的身影。來看看這些有趣的龍子們:

順序 名稱 特徵與職責 常見出現場所
1 贔屭 龜形、力大無窮 碑座、石龜
2 螭吻 魚尾龍頭、能吞火 宮殿屋脊兩端
3 蒲牢 好鳴叫、聲音洪亮 鐘鈕
4 狴犴 虎形、威嚴公正 衙門、監獄大門
5 饕餮 貪吃、只有頭部 青銅器紋飾
6 蚣蝮 似龍似鱷、善控水 橋頭、排水口
7 睚眥 豺首龍身、好鬥 刀劍吞口
8 狻猊 獅形、喜煙好坐 香爐、佛座
9 椒圖 螺蚌形、緊閉口 大門鋪首

這些龍子們的造型可不是隨便設計的,每個都有其特殊意義。像排在第四的狴犴因為長得像老虎又公正嚴明,古人就把牠的形象放在衙門和監獄門口,用來嚇唬壞人。而老么椒圖因為喜歡緊閉殼口,就被當作看門的吉祥物,演變成現在我們還能在傳統建築看到的門環造型。

特別有趣的是第五子饕餮,這個貪吃到連身體都吃掉只剩頭部的傢伙,反而成為商周時期青銅器上最常見的紋飾。古人把牠刻在祭祀用的器皿上,可能是在提醒大家飲食要節制,別像饕餮一樣貪得無厭。這種把缺點轉化成警世圖案的智慧,真的很值得玩味。

龍生九子順序

龍生九子到底是哪九個?一次搞懂傳説中的神獸們,這個問題其實在台灣民間也流傳很久了。老一輩的人常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但你真的知道這九個神獸分別是誰、又有什麼特色嗎?今天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這些傳說中的神獸,順便整理成表格讓大家一目了然!


首先要知道,龍的這九個兒子都不是龍喔!他們各自有不同的長相和性格,而且都被賦予了特殊的任務。像我們常在廟宇屋頂看到的「螭吻」,就是專門負責鎮火防災的;而衙門門口常見的「狴犴」,則是正義的化身,專門看守監獄。這些神獸其實都默默在我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呢!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下面幫大家整理好九子的基本資料,看完你就會發現原來這些神獸這麼有趣:

排名 名稱 外型特徵 職責 常見出現場所
1 贔屭 像龜、背負石碑 負重、長壽 廟宇石碑底座
2 螭吻 龍頭魚身 鎮火、避災 屋頂正脊兩端
3 蒲牢 像龍但體型較小 好音聲、怕鯨魚 鐘鈕、樂器裝飾
4 狴犴 虎頭龍身 主持正義、看守監獄 衙門、監獄大門
5 饕餮 只有頭部、貪吃相 象徵貪慾 青銅器紋飾
6 蚣蝮 龍頭獅身 鎮水、防洪 橋頭、水邊
7 睚眥 豺狼頭、龍身 好鬥、報復 刀劍柄部裝飾
8 狻猊 像獅子、愛煙火 鎮宅、避邪 香爐腳部
9 椒圖 像螺蚌、緊閉殼 守護、防禦 大門鋪首

有趣的是,這些神獸雖然都是龍子,但媽媽卻都不一樣喔!像是贔屭的媽媽是龜,狴犴的媽媽是虎,所以才會長得這麼不一樣。下次去廟裡或古蹟參觀時,不妨仔細找找看這些神獸的身影,你會發現台灣的傳統建築裡到處都是它們的蹤跡呢!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龍的九個兒子都不像龍?原來背後有這個原因。其實這跟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和民間信仰有很大關係,龍生九子各有所好,每個兒子都遺傳了媽媽的不同特徵,所以才會長得千奇百怪。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龍子的故事,保證讓你大開眼界!

傳說中龍王娶了不同種族的妻子,生下的孩子自然就帶有媽媽那邊的血統。比如老大贔屭(ㄅㄧˋ ㄒㄧˋ)喜歡負重,長得像烏龜,就是因為他媽媽是神龜一族。老二螭吻(ㄔ ㄨㄣˇ)長得像魚,專門負責鎮守屋頂,這跟他水族媽媽的特徵完全吻合。這些龍子雖然不像爸爸威風凜凜,但各自都有特殊的本領,在古代建築和器物上經常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龍的九個兒子和他們的特色:


龍子名稱 讀音 長相特徵 特殊能力 常見出現場所
贔屭 ㄅㄧˋ ㄒㄧˋ 像烏龜 力大無窮 石碑底座
螭吻 ㄔ ㄨㄣˇ 魚龍混合 避火防災 宮殿屋脊
蒲牢 ㄆㄨˊ ㄌㄠˊ 像龍但小 聲音洪亮 鐘鈕
狴犴 ㄅㄧˋ ㄢˋ 虎頭龍身 明辨是非 衙門裝飾
饕餮 ㄊㄠ ㄊㄧㄝˋ 羊身人面 貪吃 食器紋飾
蚣蝮 ㄍㄨㄥ ㄈㄨˋ 龍頭龜身 治水 橋頭
睚眥 ㄧㄚˊ ㄗˋ 豺首龍身 好鬥 兵器裝飾
狻猊 ㄙㄨㄢ ㄋㄧˊ 像獅子 喜煙好坐 香爐腳
椒圖 ㄐㄧㄠ ㄊㄨˊ 螺蚌形 閉口守護 大門鋪首

這些龍子之所以不像龍,其實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界萬物的觀察和想像。他們把動物的特性和人類的期望結合在一起,創造出這些既神奇又實用的神獸。比如饕餮雖然貪吃,但古人把它刻在食器上,反而有祈求豐衣足食的寓意。狴犴長得像老虎,放在衙門裡就能嚇唬壞人,讓大家乖乖說實話。

古代工匠真的很厲害,把這些龍子的特性運用在建築和器物上,既美觀又有實際功能。下次你去廟裡或看古裝劇的時候,可以特別注意一下,說不定就能發現這些龍子的蹤影。他們雖然長得不像龍爸爸,但各自在守護著我們生活的不同角落,默默發揮著自己的專長呢!

龍生九子順序

龍生九子的故事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帶你追本溯源這個問題,其實要從明朝的文獻開始說起。雖然民間早有龍生九子的傳說流傳,但真正被記錄下來的時間點,可能要追溯到明代學者們的筆記。這些神話生物的形象和特性,在當時的文人圈裡可是熱門話題呢!

說到龍的九個兒子,每個都有自己獨特的樣貌和脾氣,這跟我們台灣人常說的「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還真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些神獸不僅出現在建築裝飾上,連古代兵器、樂器都能看到牠們的身影,可以說是無所不在的文化符號。

龍子名稱 特徵 常見出現場合
贔屭 龜形,力大無窮 石碑底座
螭吻 好吞火 屋脊裝飾
蒲牢 聲音洪亮 鐘鈕
狴犴 虎形,威嚴 衙門裝飾

這些龍子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明朝李東陽的《懷麓堂集》和楊慎的《升庵外集》裡,不過兩位學者列出的九子名單卻不太一樣,可見當時這個傳說還在演變中。有趣的是,這些神獸的特性往往跟牠們被安置的位置有關,比如愛吼叫的蒲牢就被放在大鐘上,而力大無窮的贔屭就負責扛石碑。

到了清朝,龍生九子的說法就更完整了,連《淵鑑類函》這樣的官方類書都收錄進去。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不同朝代、不同地區對這些龍子的稱呼和特性描述都有差異,這也反映出民間傳說流變的特性。就像我們台灣各地的廟宇故事,同一個神明在不同地方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傳說版本。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