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講過一句話「性相近習相遠」,簡單六個字就把人性講得透徹。其實我們每個人天生本性都差不多,但後天養成的習慣、環境影響,卻會讓人變得完全不一樣。這就像台灣街頭隨處可見的手搖飲料店,明明都是用茶葉當基底,但加進不同配料、糖分後,味道就天差地遠啦!
說到這個,讓我想到身邊兩個朋友的故事。阿明和小美從小一起在台南長大,兩個人都很聰明,但阿明家裡開雜貨店,從小就要幫忙顧店算帳;小美則是書香世家,爸媽都是老師。結果長大後:
比較項目 | 阿明 | 小美 |
---|---|---|
說話方式 | 直接豪爽,三句不離生意經 | 溫文儒雅,喜歡引經據典 |
興趣嗜好 | 研究股市行情、看財經節目 | 收藏絕版書、參加讀書會 |
處事態度 | 講求效率,數字說話 | 重視過程,追求完美 |
你看,明明小時候玩在一起,長大後卻因為生活環境不同,養成的習慣和價值觀就差這麼多。這不就是「性相近習相遠」最好的例子嗎?我們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但其實後天的學習和環境影響更大。
現在很多家長拼命讓小孩補習學才藝,就是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但與其逼孩子死讀書,不如想想怎麼營造好的成長環境。就像種菜一樣,同樣的種子放在不同土壤,長出來的成果就是不一樣。重點是要找到適合的栽培方式,讓孩子自然養成好習慣。
說到習慣養成,現代人手機成癮就是典型例子。大家天生都有好奇心,但有人用來學習新知識,有人卻整天滑短影片。時間久了,這兩種人的生活肯定會走向不同方向。所以啊,與其抱怨命運不公平,不如好好檢視自己每天的習慣,這才是改變人生的關鍵。
為什麼孔子説「性相近習相遠」?原來是這個意思!這句話其實講的是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差異來源。孔子觀察到,每個人剛出生時本性其實很相似,但後天的環境和習慣養成,卻會讓人變得截然不同。這種觀點在現代看來依然很有道理,就像我們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的影響真的很大。
我們可以從幾個面向來理解這句話的深意:
面向 | 解釋 | 現代例子 |
---|---|---|
本性相近 | 嬰兒時期差異不大 | 新生兒基本需求相同 |
習慣養成 | 後天學習影響性格 | 家庭教育方式不同 |
環境差異 | 生活圈塑造價值觀 | 城市與鄉村成長差異 |
孔子這句話特別強調「習」的重要性,也就是後天的學習與環境。比如同樣是聰明的孩子,一個在重視教育的家庭長大,可能成為學者;另一個在商業環境中成長,可能成為企業家。這種差異不是因為天生資質不同,而是後天培養的方向不一樣。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常看到這樣的例子。同班同學畢業後,有人成為藝術家,有人成為工程師,這往往不是因為天賦差異,而是各自選擇的道路和累積的經驗不同。就像台灣俗語說的「一樣米養百樣人」,雖然大家吃同樣的米飯,但長大後卻有各種不同的樣貌。
現代人如何理解「性相近習相遠」的智慧?這句話出自《論語》,講的是人天生本性相似,但後天習慣卻會讓人越來越不同。在當今社會,這句話特別值得我們深思。科技發達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看似緊密,但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差異卻越來越大,這不就是「習相遠」的最佳寫照嗎?
我們常看到同個家庭長大的兄弟姊妹,長大後卻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有人追求物質享受,有人崇尚簡單生活;有人熱衷社交媒體,有人偏好獨處閱讀。這些差異往往不是天生,而是後天環境和選擇累積的結果。看看下面這個表格,就能更清楚理解:
比較項目 | 性相近(天生) | 習相遠(後天) |
---|---|---|
性格特質 | 都有喜怒哀樂 | 表達情緒方式不同 |
價值觀 | 基本善惡觀念 | 對成功定義的差異 |
生活方式 | 生理需求相同 | 作息習慣大不同 |
社群媒體時代讓我們更容易觀察到「習相遠」的現象。同齡人可能因為追蹤的網紅不同,養成完全不同的消費習慣;同事間因為選擇的進修課程,發展出截然不同的專業能力。這些差異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等我們發現時,已經和某些朋友聊不到一塊了。
職場上尤其明顯。同樣是應屆畢業生,有人選擇穩定上班族生活,有人投身創業;幾年後重聚,會發現彼此思考模式和處事方法已經天差地遠。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每個人的選擇累積成不同的生活軌跡。有趣的是,當我們遇到價值觀衝突時,常常忘記「性相近」的本質,只看到「習相遠」的表面差異。
「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到底在講什麼?簡單解析。其實這是《論語》中孔子講過的一句名言,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在講人的本性很相似,但後天養成的習慣卻會讓人變得越來越不同。這句話雖然古老,但放到現在來看還是超級貼切,完全能套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先來看看這句話拆開來的意思。「性相近」講的是人剛出生時的本性,大家其實都差不多,就像小朋友剛開始都是天真單純的;而「習相遠」則是說隨著成長環境、教育方式的不同,人會養成不同的習慣和性格,最後變得差異很大。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同個家庭長大的兄弟姊妹,長大後個性可能天差地遠。
比較項目 | 性相近 | 習相遠 |
---|---|---|
時間點 | 出生時 | 長大後 |
主要影響 | 天性 | 後天習慣 |
差異程度 | 小 | 大 |
舉個實際例子來說,班上同學剛入學時可能都差不多,但有人每天認真讀書,有人整天打電動,一學期下來成績就差很多了。這就是「習相遠」的最好證明。再比如說,有些人從小被教導要有禮貌,長大後自然彬彬有禮;反之如果家裡不太管,可能就會比較隨性。這些都是後天養成的差異。
這句話其實也在提醒我們,後天的學習和環境真的很重要。就算天資差不多,但每天累積的小習慣,最後會造成巨大的差別。所以與其抱怨自己比別人差,不如好好培養好習慣,這才是改變的關鍵。現在很多家長拼命讓小孩補習,就是怕孩子「習相遠」之後跟不上別人,雖然方法不一定對,但擔心的就是這個道理。